n131649

一个韩国人在全球最大的问答网站上提出了一个问题:为什么中国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

一个韩国人在全球最大的问答网站上提出了一个问题:为什么中国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轮值主席国后,就要我们提交申遗的证据? 这事儿得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矩说起。轮值主席国听起来挺威风,其实就是暂时牵头维护文化遗产秩序的 “管家”。按照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的规定,主席国得确保各国申遗项目的真实性和独立性,说白了就是不能让 “浑水摸鱼” 的项目混进世界遗产名录。这就好比考试时老师要检查学生的答案,不是针对某个人,而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。 最近韩国网友闹情绪,可能是因为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后,对部分申遗项目的审核更严格了。比如韩国之前申请的 “大木匠”(木结构建筑技艺),虽然没直接提 “榫卯”,但技术内核和中国 2009 年申遗的榫卯技术高度相似。这种 “换汤不换药” 的操作,换谁当主席国都会多问几句细节。再比如韩国申遗的酱油、饺子等项目,中国学者直接甩出《齐民要术》、唐代酱坊遗址、汉代庖厨俑等铁证,证明这些技艺在中国早有千年传承。这时候主席国要求韩国提交更详细的传承证据,其实是在维护《公约》的严肃性 —— 毕竟世界遗产不是 “先到先得”,得经得起历史检验。 有人可能会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前没这么严格啊?这就得提到一个关键变化:中国接任轮值主席国后,确实在推动机制改革。以前申遗更多看 “社区认同”,现在开始强调 “历史渊源”。这可不是针对韩国,而是为了堵住文化挪用的漏洞。就像韩国申遗的 “燃灯会”,虽然在当地有习俗,但仪式中使用的灯笼形制、祭祀流程都和中国唐代文献记载高度重合,这种情况下要求补充历史关联证据,完全是合理流程。 还有个背景得说清楚:韩国近年来申遗动作频繁,部分项目确实存在争议。比如 2025 年 4 月济州 4・3 档案申遗成功,这本来是历史和解的好事,但与此同时,韩国又在推动将 “泡菜文化”“韩屋” 等与中国文化有深度交融的项目申遗。这种情况下,主席国加强审核既是履行职责,也是对其他成员国负责。毕竟世界遗产名录需要的是真正具有独特性和普世价值的项目,而不是沦为文化竞争的工具。 说白了,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,要求韩国提交申遗证据,本质上是在维护国际规则。就像网友调侃的:“如果韩国真的能拿出千年传承的铁证,我们第一个支持;但要是拿 1980 年的菜谱当‘千年秘方’,那对不起,这关过不去。” 这种较真不是针对某个国家,而是为了让世界遗产名录更有含金量。毕竟,真正的文化自信不需要靠 “抢注” 来证明,经得起历史推敲的遗产,自然会得到全球认可。